服務熱線:400-8098-313
|
蘋果何時砸到央企頭上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企業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產品,已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依托力量。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中央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十分薄弱:關鍵技術自給率低,原創性成果較少,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科技隊伍整體創新能力不高,高層次人才嚴重缺乏;多數企業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這些問題的形成固然有研究開發經費投入較少、創新的組織機制不完善原因,但創新動力的缺失是中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創新乏力“四宗罪” 急功近利。一些地方唯GDP論、提升速度、擴大投資、追求外延式經濟增長的偏好,使很多企業寧愿低水平復制生產能力,卻吝嗇于對技術和人力資源的投入;寧愿在同類同檔次產品上持續進行低成本惡性競爭,在“紅?!边M行“肉搏”,而不愿采取差異化戰略,探索通過創新提高效益的策略和途徑;寧愿引進、再引進,持續跟蹤模仿,而不愿意下苦功完成一次技術學習的過程,走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而在現有的企業高管人員考核任用制度下,近期業績往往是中央企業主要經營者和經營團隊最迫切的追求,幾乎誰也不愿意“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在有限的任期內靠引進或再引進作為技術來源,足以創造近期業績。與其把資金、人力等稀缺資源投入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自主研發,不如集中投入于規模擴張,更能夠迎合主管部門的偏好。 “站在巨人肩膀上”停滯不前。誠然,產品技術的簡單引進確實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迅速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并在初期利用先發優勢從市場得到看似不菲的回報。但是當市場充分競爭后,“巨人”收取的專利費不會因產品利潤的快速下降而自動減免,用廉價勞動力、稅收優惠政策、低廉的能源供應乃至高昂的環境污染代價構成的“空心化”的制造業,最終會因為缺乏自主的技術進步而成為“夕陽籠罩下的世界工廠”。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也不是讓出市場可以換回來的。 “拿來主義”后造血不足。在持續攀升的GDP數字背后,中國的科技創新現狀是什么?有數據表明,盡管有超過2/3的世界500強企業在中國設點,但是時至今日,全球99%以上的發明專利都掌握在世界前20位創新型國家的手中,中國在這個序列中的排位不升反降。同時,中國的發明專利累計授權量,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甚至落后于韓國和我國臺灣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沿用至今的“市場換技術”金律正在無情地背離它的善良初衷。我國經濟模式長期重“引進、投資”、輕“消化、吸收”,再創新環節基本上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規范,因而在整體科技能力上有著較高的“對外技術依存度”。以“技術依賴”為主要特征的“依附型經濟”外在表象是:經濟發展的活力基本上依靠從外部注入資金和技術,而自己只是出賣資源和勞動力,雖然GDP的數值尚能維持在高位,但經濟運行質量、國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福利并不能得到持續的改善?!爸匾M、輕創新”的經濟運行模式,造成了極其短視的“懶漢式拿來主義”和經濟體自身造血能力的不足,嚴重侵蝕了國民的自尊、自強、自信意識和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這等于坐視中國經濟停留在國際產業價值鏈的低端,讓國人為掙一點可憐的加工費而摧眉折腰。 盲目追捧“舶來品”。發達國家的產品技術是在“創新生態鏈”中,經過市場的千錘百煉,不斷更新換代,才逐步成熟起來的。企業對先進技術的追求無可厚非,但如果對“舶來品”的追求成為社會普遍的一種時尚時,人們往往會寬容“新概念產品”本身的缺陷。眾所周知,相當一部分國外技術和產品就是在我國市場進行試驗試用,從而“脫胎換骨”升華為“適合本地化需求的成熟技術”,諸如歐美的程控交換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日韓的家電和汽車技術等等不勝枚舉。我國多數自有創新技術屬于“概念追逐”技術,自誕生之日起就處于國外技術圍剿、國人“過高期許”的兩難境地,“不僅技術要先進成熟,價格還要大大低于舶來品”。倘若如此,各行各業乃至普通國民不給自主創新技術以充分的實驗試用空間,不能容忍其在應用中的持續改進,反而筑起社會化的“成熟度壁壘”,阻斷自主技術的成熟升華之路,那么自主創新能力將難以在日益國際化的競爭中立足、發展。 創新缺不了風投 我國中央企業具有政策、資源、市場、科技儲備的先天優勢,有實現持續的技術創新的條件,但要形成核心競爭力,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中央企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 高度重視服務業領域、重大裝備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主導產業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的技術創新,并成為相關領域的排頭兵,開拓國際市場。學習和借鑒跨國公司在科研體系建設的經驗和做法,盡快形成企業內部分工合理、運轉有序的研究開發體系,特別要加強中央企業集團層面的為企業科技發展戰略服務、以中長期基礎和應用研究為主的研發機構建設。在人才評價方面,應建立以成果為主的評價機制,打破學歷、身份限制,實行動態管理。加強對知識產權的積累、保護和運用。 企業推進自主創新、國家完善政策環境是一個方面,整體社會環境的優化和改善更為重要。 任何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轉化為市場化產品,不能增進人類社會的福祉,而是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或以論文的形式發表,那無論這成果如何尖端,其對經濟社會的意義都乏善可陳。自主創新應該在市場導向下進行,沒有市場需求就談不到企業的自主創新。大學可以針對企業的技術難題提供研發支持,某些科技成果也可以被企業直接利用。置身于市場的中央企業有能力把復雜的技術匯集在一起,將大量的、分散的科技創新成果經集成、整合和再創新后,轉化為有品牌支持的終端產品,推向市場,創造社會價值。以市場需求為牽引,實現產、學、研的優勢互補,是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長達20多年的經濟增長,原動力是自主創新及創新經濟的發展,谷歌、雅虎等大批的創新企業,背后都有風險投資的身影。沒有美國的納斯達克,就沒有美國發達的風險投資業,也就沒有美國硅谷的經濟奇跡,更沒有美國在創新經濟中的霸主地位。自主創新需要資金支持,但自主創新本身也是一種高風險的活動,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如果缺乏一個有效的市場定價機制和資本退出機制,風險與收益不能對等,創業的熱情和勇氣勢必大為降低,商業性高新技術的開發、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等都將受到嚴重制約。 現在國內已經有一些風險投資公司,但關于風險投資基金卻沒有法律根據,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退出渠道。風險投資機構把錢投進去就不能撤出,不能流動,這就把活水變成了死水,無法規避風險、獲取收益。為了加快企業自主創新,首先需要制度創新,一方面要有效解決金融機構融資難的問題,同時要加快創業投資法的制定,要讓創業投資業在中國能夠更大、更快地發展起來,持續支撐企業的自主創新。 創新不是一片“勝利” 此外,中國科技界缺乏應有的批判精神,目前國家級的科研開發項目幾乎無一失敗,項目完成時的驗收、鑒定,多數是以說好話為主的套話、空話,總要給項目貼上一個達到某某先進水平的標簽,從上到下,都是希望聽到“勝利”的消息,這不符合科學探索的客觀規律。 而在企業界,通常寄希望研發一個技術就能夠產業化,創造效益。但100%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據權威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率不足10%.因此,一定要破除“以成敗論英雄”的認知導向。要培育有利于創新的良好文化氛圍,還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對于失敗者,輿論界不能僅僅是苛責、批評和冷視,而要把失敗當作一次經歷、一筆財富加以正面宣傳,在全社會努力營造平等開放、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氛圍,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新愿望得到尊重、創新活動得到鼓勵、創新能力得到發揮、創新成果得到肯定。 要鼓勵各行業和全社會使用自有技術。政府相關部門應創造條件,給那些能夠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以及能夠提高產業整體技術水平的共性技術和配套技術并最終能夠形成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的產品和國際知名品牌的自主創新技術和成果,提供一個“超級測試床”,使它們能夠盡快度過產品成熟敏感期。國家可以組建一個非營利性機構對其進行管理,向用戶提供正在成熟過程中的、代表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業務和服務,并且費用低廉甚至免費,其運營經費可以通過政府年度補貼和收取設備提供商實驗費用等途徑實現。當政府采購時,在政府需要的功能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凡是擁有自主創新知識產權的產品,一律優先采購。對于一些特殊的產品和服務,如涉及軍事機密和國家安全的產品或服務,或者對于國民經濟發展、對于某個行業發展等具有決定性作用的自主創新產品,實行政府唯一性采購。 |
查看更多 友情鏈接 |
迪醫獵頭 迪醫獵頭網 醫藥獵頭 醫藥獵頭公司 北京醫藥獵頭公司 上海醫藥獵頭公司 廣東醫藥獵頭公司
|